黎药起源与发展
一、黎族朔源
黎族在海南岛的历史有3000多年。据考证约在3000多年前,位于广西、广东两广的百越族的一支即“骆越”,最先迁移至海南,成为海南岛上最早的先民。
在黎族当中,根据语言和文化特征的差异,还可以把黎族根据五种方言“哈”、“杞”、“润”、“赛”和“美孚”进行分类。每个方言内的土语往往与该方言自称或峒相适应。其中,赛方言与其他方言差别较大,但黎族内部互相之间可以进行语言交流。
尽管黎族内部在语言、习俗、服饰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但黎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其统一性是主要的。至于文身、婚姻、饮食、居住、宗教信仰等习俗则大同小异,基本相似。“黎”是他称,即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一般都自称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黎族有124.78万人,其中海南省有117.22万人。黎族使用黎语,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以来同汉族接触,大多数黎族人兼通汉语、汉文,据文献记载,至迟在周秦时期黎族先民就生息繁衍在海南岛上,开发海南岛,并创造了独特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黎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黎族在海南岛的历史有3000多年。据考证约在3000多年前,位于广西、广东两广的百越族的一支即“骆越”,最先迁移至海南,成为海南岛上最早的先民。
在黎族当中,根据语言和文化特征的差异,还可以把黎族根据五种方言“哈”、“杞”、“润”、“赛”和“美孚”进行分类。每个方言内的土语往往与该方言自称或峒相适应。其中,赛方言与其他方言差别较大,但黎族内部互相之间可以进行语言交流。
尽管黎族内部在语言、习俗、服饰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但黎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其统一性是主要的。至于文身、婚姻、饮食、居住、宗教信仰等习俗则大同小异,基本相似。“黎”是他称,即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一般都自称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黎族有124.78万人,其中海南省有117.22万人。黎族使用黎语,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以来同汉族接触,大多数黎族人兼通汉语、汉文,据文献记载,至迟在周秦时期黎族先民就生息繁衍在海南岛上,开发海南岛,并创造了独特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黎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黎族医药发展简史
(一)黎族医药远源流长
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历史上黎族医药是作为一种生存斗争的重要技术而存在,并且带有极其广泛的民众意识和实践,不断地维持着本民族的传统的科学和文化体系。《山海经》是一本方位物种的记叙,书中南山南海经提到有众多的南边动植物。《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著作,书中提到高良姜等南方药物。宋代的苏东坡流放海南时亲手教黎民使用草药治病,反映了较早记载使用黎族药物的实践。清光绪《崖州志》记载的草药证实,黎族民间对草药形态、性能、性味、功效、采集、加工及分类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毒蛇咬伤、接骨、跌打损伤、中毒、风湿、胃病、疟疾、风痧症、瘴气、疑难杂症等的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黎医黎药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黎族医药吸取了中医药学、汉医药学等民族传统医药知识所形成。它具有我国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的医药特色,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反复实践积累起来的防病治病的药物,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组成部分。黎族地区天然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黎族对这些草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黎族民间从事黎医的人,多为自采自用,自己加工配制草药。
(一)黎族医药远源流长
与其他民族医药一样,历史上黎族医药是作为一种生存斗争的重要技术而存在,并且带有极其广泛的民众意识和实践,不断地维持着本民族的传统的科学和文化体系。《山海经》是一本方位物种的记叙,书中南山南海经提到有众多的南边动植物。《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著作,书中提到高良姜等南方药物。宋代的苏东坡流放海南时亲手教黎民使用草药治病,反映了较早记载使用黎族药物的实践。清光绪《崖州志》记载的草药证实,黎族民间对草药形态、性能、性味、功效、采集、加工及分类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毒蛇咬伤、接骨、跌打损伤、中毒、风湿、胃病、疟疾、风痧症、瘴气、疑难杂症等的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黎医黎药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黎族医药吸取了中医药学、汉医药学等民族传统医药知识所形成。它具有我国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的医药特色,是黎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反复实践积累起来的防病治病的药物,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组成部分。黎族地区天然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黎族对这些草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黎族民间从事黎医的人,多为自采自用,自己加工配制草药。